行业聚焦

物联网是金矿还是泡沫

2015.11.27

英谷教育 校企合作 “121”工程 培养应用型人才

本文作者 物联网专业 张玉星老师

      早几年,也就是2011年左右,当我走访各个高校,在与老师和学生说起物联网时,我还在解释物联网的重要性:“物联网是趋势,一定会成为下一次IT革命浪潮......”。而今天,谈起物联网,已经不需要再这样讲了,因为物联网已经无处不在,它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看看现在的智能家居、智慧农业、智能交通,你就明白自己早已不知不觉中已经被“物联化了”。
      但是,国家从2011年批准在高校设立物联网专业或物联网工程专业以来,关于物联网专业前途的争论,在社会上从来就没停止过。最近,有朋友邀请我写一篇文章,来谈谈物联网专业的前途,我犹豫了一段时间,这样的文章确实不好写,因为我不是未来学大师,不能预测未来,但是,基于对物联网的一直以来的好奇,驱使我从来没有间断过对它的审视和研究学习,所以,我能做的是对我所知道和经历过的信息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我自己的逻辑推断。
      我们都知道,一个专业的建立,从来就不能也不可能离开产业经济的支持,如果该专业没有理论和技术基础,如果不能为生产力服务,它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在讨论物联网专业的前途之前,我们必须先理性的分析一下“物联网”,较为准确的说,是“物联网信息技术”的前世今生。毛主席曾经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不可能像学术泰斗那样,经过很长时间观察,再经过非常严谨的论证,去对“物联网信息技术”做调查研究,然而,我们以及我们的最近的上一代们都是和当今信息科技产业一起成长起来的,我们都是信息科技发展的直接受益者和参与者,所以,只要我们客观的的分析,还是能得出“不一定能准确预测上百年但至少几十年内”有说服力的结论的。有句话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信息产业的历史。
      至少工业和学术界,一致认为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有个重点:“信息技术”,为什么说“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其他,这是大有文章的。
      1980年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出版了一部风行世界的著作《第三次浪潮》,这本书中托夫勒认为人类的进步不是均匀的,而是以浪潮的形式向前推进的,他将人类社会划分为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为农业革命,从约1万年前开始;第二次浪潮为工业革命,从17世纪末开始;第三阶段为信息浪潮,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按照托夫勒的理论我们正处于信息浪潮的时代。
      信息浪潮是以电脑发明为标志,到现在也有了60-70多年了,期间信息浪潮本身又经历了两个重要时代:计算机时代和互联网时代,一般大家把他们称为第一次信息浪潮和第二次信息浪潮。

      第一次信息浪潮,最早可以追溯至19世界末和20世纪初的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举世闻名的贝尔实验室就是它的科研机构),这是一家真正的百年老店,它从1877年创建,1999年左右走向衰落。当年,AT&T在就业青年心目中,就如同今天我们眼中的Google、苹果和微软公司。1994年AT&T的营业额近700亿美元(注意这个数字),那一年,美国GDP是66,674亿美元,也就是说仅仅一家公司的营业额就占当时全美国GDP的1%。
      第一次信息浪潮的另外一家代表公司就是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国际商业机器公司)。60、7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都知道,在80年代,IBM就是计算机的代名词,因此,如果说是IBM领导了第一次信息浪潮的电子计算机革命,一点都不为过。我有幸使用过IBM的286机器,那时在校园里,如果拿着一盒软盘,碰见同学打声招呼说,“上机,玩286”,路上的美女回头率不是100%,也是90%。因为286机房不是人人都可以进的,第一需要有钱(上机一次1小时2元,我本人没钱,通过做家教换点外块),第二需要和计算机学会的老师关系好(当时我不怎么擅长交往,但我会写一点BASIC程序)。我迷恋上了这台CPU主频20MHz,1M内存,300M硬盘的台式机。因为当时积累下的情节,至今我都在一直关注IBM公司,这家公司在信息浪潮的颠簸中一直能成功地转型,确实令人印象深刻。下面是IBM的重要发展历程,从中我们能看出它是如何成为蓝色(它的徽标是蓝色)巨人的,或作为蓝色巨人是如何影响世界的,请注意字体加粗的部分。
    1911年托马斯·沃森创立了IBM(其实1924年正事改名为IBM)
    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萧条期间,IBM认为自动化机器将是未来的主流,因此投入100万美元巨资建立实验室,研究新技术新产品。
    1935年,IBM的卡片统计机产品已经占领美国市场的85.7%,从积累了雄厚的资金和实力,为以后成为计算机领域的主宰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1944年IBM公司与哈佛大学合作,研发电子管计算机。
    50年代,IBM研制出了小型数据处理计算机IBM1401,随后,IBM在又推出不同型号的计算机,奠定了IBM在计算机行业的领先地位。
    1964年,IBM推出了划时代的System/360大型计算机,从而宣告了大型机时代的来临。
    1975年,IBM生产的计算机数量是世界其他所有计算机厂家生产的计算机总和的4倍。
    60-70年代,IBM协助美国太空总署建立阿波罗11号资料库,帮助其完成太空人登陆月球计划
    60-70年代,在IBM的积极努力下建立了银行跨行交易系统;设立航空业界最大的在线票务系统。
    1981年,IBM推出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IBM5150。
    1996年,IBM公司提出“电子商务”概念,一开始,只有IBM自己相信这个概念,4年后美国的亚马逊开始盈利;7年后中国的阿里巴巴创立。
    1999年,微软市值超过IBM的软件集团。
    1993年1月19日,IBM宣布1992会计年度亏损49.7亿美元,在郭士纳的领导下,IBM将其业务重点将从硬件转向软件和服务,随后的10年间,IBM的股票价格增长了10倍之多。
    2008年11月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2009年1月,美国奥巴马总统公开肯定了IBM“智慧地球”思路。
    自2009年以来,“智慧地球”战略已经得到了各国的普遍认可,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等纷纷推出本国的物联网、云计算相关发展战略。

      细心的读者读到这里,可以看出,一部IBM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信息浪潮发展史的缩影。从机器工业到计算机时代,再到软件服务时代,再到今天的物联网,IBM能“轻松转型”,甚至能成为行业的领导者,不愧为是“百年巨人”。
      上面提到一个重要事件,“1999年,微软市值超过IBM的软件集团”,也就是说IBM作为蓝色巨人也有失败的地方(而且不只一次),那就是微软和苹果公司的崛起。关于微软公司的技术和商业上的神话,有很多这方面的书籍说明,这里我们要了解的是,微软当年作为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小弟,是如何从IBM这只大老虎嘴中,进行虎口拔牙,成为个人电脑时代的领导者的。
      上世纪70年代末计算机时代进入个人电脑时代,80年代开始了信息革命,26岁的比尔盖茨意识到个人电脑软件及其相关工业将是一个大产业,成立了微软公司,后来的事实证明,我们都知道,这是一个万亿美元的大产业,微软抓住了这个时机,研发了DOS,以及我们今天使用的Windows操作系统。就是在微软和IBM合作研发DOS的时期,通过比尔盖茨的战略布局,以及IBM自己所犯的错误,微软将IBM抛弃,并超越了IBM(值得一提的是,同一时期,由于苹果公司的乔布斯不经意之间把自己研发的个人电脑的视窗操作系统,炫耀给了比尔盖茨,因此有人说是比尔剽窃了乔布斯的创意)。这些我们都不去管它,这里我要说明的就是,本文前面提到的托夫勒的观点,人类的进步不是均匀的,而是以浪潮的形式向前推进的,作为企业必须抓住机遇,顺势而为,才能不被淹没,从而开创新时代。
      历史经常出现惊人的重现,在信息革命开始的时候,IBM的疏忽败给了微软,但是信息浪潮也就是互联网浪潮来临的时候,微软的疏忽败给了后期之秀Google公司。

      第二次信息浪潮,多年以来,在硅谷,如果要和微软竞争,基本都是以失败而告终,从IBM、苹果公司、网景公司、Sun公司,都被微软赶上,且被远远地抛在后面。Google公司创建于1998年,这家由两个在校年轻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创办的公司一开始就是为互联网而生的,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基于互联网的产品与服务(互联网搜索、云计算等),主要利润来自于广告服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商业模式)。Google的传奇故事,也不需要我多说了,80-90年代出生的人对它都是熟的不能再熟了,这里我要重点介绍一下互联网浪潮。
      互联网始于美国的军方部门,1969年美军在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署制定的协议下,首先用于军事连接。后来进入美国的部分高校(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和犹他州大学等),主要用于信息检索。一开始,互联网是由政府部门投资或资助建立起来的,因此,主要的应用对象是政府、科研机构和高校。但它的影响力逐渐波及全球,许多看好互联网发展的技术专家在多种学术交流会议上,发表自己的研究结果并倡导各国建设互联网,这种情况非常类似于物联网的兴起。以下是互联网历史上的几次重大事件,有技术上的也有商业的,请注意字体加粗的部分,后面的分析我们会用到。
    1969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在实验室里完成了两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试验,即Arpanet。
    1974年,Vint Cerf 与Bob Kahn)发了TCP通讯协议,后演变为TCP/IP,1983年1月1日成为国际标准。
    1983年,DNS(域名系统)被提上日程,一年后,.com、.gov和.edu域名被启用。
    1990年,Tim Berners-Lee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开发了远程控制计算机的方法,万维网(WWW)诞生。
    1994年,安德森与Mosaic团队成立公司,开发首个商业化浏览器,Netscape诞生。
    1994年,杨致远和大卫-费罗在美国创立雅虎公司,短时间内成为美国著名的互联网门户网站。
    1995年,亚马逊网站开始营运,电子商务开始兴起。
    1998年,谷歌成立,开始推出世界上著名的商业版搜索引擎。
    1999年2月,中国的腾讯公司即时通信服务(OICQ)开通,与无线寻呼、GSM短消息、IP电话网互联。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
    2000年1月,百度,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最大的中文网站创立于北京中关村。
    2003年5月,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淘宝网成立,由阿里巴巴集团投资创办。
    2008年,全球网民数量超过15亿。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5亿,超越美国位居全球第一。
      第一次信息浪潮,也就是计算机和个人电脑时代,基本没有我们中国人的事,因为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动荡期间,80年代我们又在刚刚开始改革开放。值得高兴的是,第二次信息浪潮终于有了我们自己的巨头公司(百度、腾讯、阿里巴巴)。
      读到这里,不少读者应该会问,你为什么花这么大的篇幅来讨论这些与我们的主体看似毫无关系的事情。这是因为前文所提到的公司都在自己所处的浪潮期间深刻影响着所在国家的产业经济。下图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国,其战后经济发展简图。


      从图中不难看出,美国进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是在1945年前后,而这个时期正是第一次信息浪潮的快速迭代时期,经济学家认为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末是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时间段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当然不全是美国紧紧抓住了信息浪潮的机遇(还要得益于罗斯福政府的新政策),但是,第一次信息浪潮所代表的科技革命对经济的贡献居功至伟这是毫无疑问的。从下表中的第一次信息浪潮和第二次浪潮期间,美国历史GDP数据和同一时期的巨头公司营业额在GDP中的占比,能明确说明这一点。

年份 美国GDP 美国公司 营收 占GDP比例
1960 0.53万亿 IBM 18亿 0.3%
1970 1.04万亿 IBM 75亿 0.7%
1986 3.93万亿 IBM 512亿 1.3%
1990 5.80万亿 IBM 690亿 1.1%
  苹果 55.6亿 0.09%
  微软 11.8亿 0.02%
1999 9.29万亿 IBM 833.34亿 0.8%
  苹果 61.3亿 0.05%
  微软 197亿 0.2%
2000 9.88万亿 IBM 850.89亿 0.8%
  苹果 79.8亿 0.08%
  微软 229亿 0.2%
2007 14.01万亿 IBM 987亿 0.7%
  苹果 240亿 0.17%
  微软 511亿 0.3%
2012 15.68万亿 IBM 1069亿 0.6%
  苹果 1082亿 0.7%
  微软 699亿 0.4%
  Google 379亿 0.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一个巨头公司可以为GDP贡献至少0.2%的份额,到了2012年,IBM、微软、苹果和Google四家公司占GDP的比重竟然达到了2%。我们再来看一下,中国的三大互联网科技公司的营收情况(下表是我从这三家公司2014年财报摘出的数据)。
年份 中国GDP 中国公司 营收 占GDP比例
2014 63.6万亿 百度 490.52亿 0.07%
  腾讯 789.32亿 0.12%
  阿里巴巴 525.04亿 0.08%

      所以说,科技代表生产力,一点不假。时代需要变迁,科技需要发展,每一次浪潮来临,我们或者迎头赶上抓住机遇,或者错失良机(甚至毫不知情,例如计算机革命时代,我们正处于内战),那我们错过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发展,而是民族的进步。
      结合前文所说,我把前两次信息浪潮对产业经济,对社会进步的影响规律,以及信息浪潮的特点总结如下:
浪潮来临不会突然爆发,不可能一天就改变世界,它如浪涌一样,慢慢地而有力的到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每次浪潮来临之前,人类其实在有意无意地在做着科技铺垫(也可以叫前奏),例如在计算机时代来临之前,机械自动化已经发展多少年了,互联网浪潮来临时,专用的用于检索的信息网络也存在了10多年了。也就是说,新的浪潮是在上一次浪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新浪潮的起始和发展一般有经济泡沫(金融或经济危机)伴随,如计算机时代到来前的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2000年前后的互联网泡沫。
      金融或经济危机,既是为洗涤旧时代,也为新浪潮孕育时机;同时金融或经济危机将无情地淘汰技术和管理或思想落后的公司,为新的抓住历史机遇的公司腾出发展空间。
      新浪潮的渗透和发展需要时间,有时需要10几年,有时需要更长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国家都需要转型,错失机会就会被世界所抛弃,直到新的浪潮再次到来。
      新浪潮来临,企业或创业者抓住机遇就极有可能成为世界级巨头,国家抓住机遇将有可能成为世界强国。
      好了,是时候回归我们本文的主题了,我们用之前所说的规律分析一下物联网的情况。

      第三次信息浪潮,物联网第一次引起学术界的注意是RFID技术的应用,一般大家认为,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立的“自动识别中心”,并提出“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是第一次阐明物联网的基本含义的标志性事件。我们还是沿用前述方法,通过下述重要事件来看一下物联网的发展情况。这次,我用表格,且按照上述我们所总结的规律把事件进行分类。
事件分类 时间 事件 影响
前奏(铺垫) 1990 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Networked Coke Machine) 被称为物联网的最早实践,在美国所有有可以上网的对其进行围观,后来引起学术界注意:物体也可以通过某种形式入网。
1991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Kevin Ash-ton教授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
1995 比尔盖茨在他的《未来之路》一书中也曾提及物联网,照相机、冰箱等设备可以与人交互信息。 当年未引起广泛注意,1996年成为全球最畅销书。
互联网泡沫 2000 2000年互联网经历从高潮到泡沫。 这是一次典型的投机泡沫:在欧美及亚洲多个国家的股市中,与科技及新兴的互联网相关企业股价高速上升,大部分最终投资失败。
世界定义物联网 2005 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 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
金融危机 2008 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席卷全球。 经济学家和学术界引导社会反思科技和金融的关系:只靠投资,而没有健康的以科技为基础的实体经济,社会发展是不健康的。
浪涌到来 2008-2010 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物联网:
1)美国政府公开IBMI提出的智慧地球战略
2)韩国确立了u-Korea计划,建设全社会智能型网络
3)日本,开始实施的e-Japan战略。
4)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2010年全国两会聚焦“物联网”。 物联网上升为各国发展战略

      从上表的描述中可以看出,物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不是偶然的,在这个决策过程中,各国都看到了要健康地发展本国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必须抓住第三次浪潮的机遇。当经济发展放缓时,恢复经济主要有以下两个手段:
      基础设施投资:短期有效,提高就业率,如2008年政府提出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国家出资进行全国中小城市的基建升级。
      科技产业:引入科技,可以带动产品的升级换代,可以改善人们精神生活条件,而这是基础建设和其他经济手段所不具备的。
      现在看来,发展物联网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健康地发展实体经济,如装备制造业、工业和农业等,只有实体经济才生国民经济的命脉,才是是一个国家强盛的根本。

      文章写道这里,我们应该向我们的主题再前进一步。因为,读者或许会问,物联网是必然趋势,但是和个人的关系有那么大吗。

      物联网对创业的影响,前面已经说明,新浪潮的到来就意味着机遇。在机械工业时代,经上百年的发展,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各种机械已经“非常精确”了,不再需要新的科技了,就像今天我们认为计算机和互联网可以代表一切一样。然后IBM成立了,计算机时代到来。当IBM将大型机和小型机卖给政府赚的盆满钵满的时候,挑战者微软和苹果成立了,IBM将万亿市场拱手让给了微软和Intel。同样的,当互联网时代到来的时候,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创立了Google公司,从而打开了互联网之门。在中国,腾讯公司一个季度的利润就是海尔公司全年利润总和的1.3倍(腾讯公司2014年第4季度的利润是209.78亿,海尔2014年的总利润是150亿)。本文提到的科技公司都是由年轻人创办的公司。下表是我收集到的中国近几年风险投资互联网创业公司并成功上市的信息。
公司名称 股票类型 风投 上市时间
搜狐 美股 IDGVC等 2000.7.12美国纳斯达克
百度 美股 IDGVC;美国壹普兰投资基金等 2005.8.4美国纳斯达克
分众传媒 美股 CDH鼎晖;美国壹普兰投资基金等 2005.7.13美国纳斯达克
新浪 美股 上海联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高盛亚洲等 2000.4.13美国纳斯达克
盛大网络 美股 赛富SAIF 2004.5.3美国纳斯达克
阿里巴巴 港股 富达投资等 2007.11.6港交所创业板
携程旅行网 美股 Carlyle Group等 2003.12.9美国纳斯达克
前程无忧 美股 Doll资金管理公司等 2004.9
华视传媒 美股 麦顿等 2007.12.6美国纳斯达克
搜房网 美股 IDG,高盛 2010.9.17美国纳斯达克
慧聪网 港股 IDG 香港创业板
麦考林 美股 红杉资本 2010.10美国纳斯达克
易车网 美股 联想投资等 2010.11.17美国纽交所
焦点科技 国内 红杉创投和信泉创投 009.12.9深交所中小板
乐视网 国内 北京汇金立方、深圳创新投资 2010.8.12深交所创业板

      当然,年轻人职业道路不一定从创业开始,但是,每个人都应该有个梦想,这个梦想无论是成为企业家或是成为高级管理人员,或是某一领域的科技工作者,都应该顺应潮流。

      最后,我用著名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狄更斯,在描写第一次产业革命的英国时曾经写的一段话作为我们文章的结尾: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这是一个令人绝望的冬天,
      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
      我们面前什么也没有,
      我们面前什么都有。      

      请关注我们,后面我会分析物联网时代的下一个巨头公司。

Copyright©2013-2018 青岛英谷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121ugrow.com   邮箱:yinggu@121ugrow.com   鲁ICP备13014014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