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聚焦

斯坦福大学对未来教育的探索:人的智能+人工智能才是孩子的出路

2018.08.14

AI时代的降临,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势必改变孩子们的生活。AI时代的教育应该如何设计才能帮助孩子们适应未来的生活?美国斯坦福大学专门设立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未来教育中心(Stanford AIRE)研究这个课题。该中心执行主任蒋里博士近日接受了外滩君的专访,聊了聊关于孩子该如何适应人工智能时代这个问题,澄清了关于人工智能的一些误解,并为孩子们的教育提了三点建议。

2016年初, 曾在谷歌旗下的波士顿动力公司研发的人形机器人Atlas可以像人一样在坑坑洼洼的雪地上面行走自如了。

Atlas在雪地漫步 图片来自于网络

经过多次迭代,2017年11月发布的Atlas不仅跑起来自然轻快,还能准确探测到遇到的障碍物并跳过去,甚至能做炫酷的后空翻,目测它能够跳起一米高。看起来,Atlas的行动能力越来越逼近人类了。

Atlas后空翻 图片来自网络

各种世界顶级机构都对人工智能时代都有着深入详尽的分析。这些报告都在警告着,在未来20年,人工智能可能会让接近一半的美国人失业。而在中国,这个比例更是高达77%。

现在在小学、初中、高中的孩子,在未来的十到二十年就要进入社会了。也就是说,他们很有可能成为第一代一入社会就被人工智能替掉的一代。

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突飞猛进,未来的教育该如何改变才能使我们的孩子不会被未来的科技所淘汰?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未来教育中心(Stanford AIRE: AI Robotics and Education)就是专门研究这个方向的。 Stanford AIRE汇集了各个方面的顶级专家,其中包括研究机器人、人工智能、创新设计、教育、神经学等方面的专家。

Stanford AIRE的执行主任就是蒋里博士。蒋里博士还是斯坦福全球创新设计联盟主席。他在斯坦福大学获得创新设计硕士学位和机器人学博士学位后,一直在斯坦福大学致力于人工智能、创新设计和教育的研究。

Stanford AIRE的执行主任

斯坦福全球创新设计联盟主席

蒋里博士在一刻talks上做关于人工智能的演讲

为了大力推进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未来教育方面的研究,蒋里博士在斯坦福大学开设了一门全新的课程——“人工智能、机器人、与未来教育的设计”。这门课得到了斯坦福工程学院和教育学院很多教授的大力支持。

上周,外滩君很荣幸地采访了蒋里博士,与他聊了聊人工智能与教育这件事。外滩君和各位家长一样迫切地想知道,在这位真正的“人工智能专家”看来,我们的孩子到底应该如何应对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

斯坦福大学对未来教育的探索

蒋博士说,在斯坦福开设“人工智能、机器人、与未来教育的设计”这门课程是为了唤起斯坦福大学、美国学术界和斯坦福大学的研究生群体对未来教育的思考,同时研究能适应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时代的最佳教育方法。

这门课一开设就成为了斯坦福大学创新设计方向选课人数最多的研究生课程。不仅如此,一般斯坦福工程学院开的课,学生80%-90%都来自工程学院,而“人工智能、机器人、与未来教育的设计”这门课选课的学生中有1/3来自工程学院,1/3来自教育学院,剩下的1/3来自商学院、法学院、医学院等等,也因此这门课成为了斯坦福学生群体构成最为多元的课程之一。

未来教育的设计本来就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方向,不是单单靠教育学院或者工程学院就能完成的。教育学院的人不太了解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工程学院的人也没那么了解K12教育一些细节。

不仅如此,我们每一代人生活的社会环境都不一样。其实现在斯坦福的在校研究生已经不太想得起自己接受K12教育的时候的情形了,而且现在的中小学生和5-10年前的中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环境也很不同。这也是为什么在课程后半程的项目设计里面,我让硅谷的优秀的初高中生也加入到项目团队里边来。这样多样化群体组成的团队和课堂上才能真正碰撞出高质量的火花。”

研究生的课堂加入高中生甚至初中生?

蒋里博士介绍到,课程的项目团队的组成跟一般斯坦福的项目团队有不小的区别。一个典型的4人小组通常是这样组成的:

一位斯坦福大学的访问学者或教授+

一名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研究生+

一名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或者商学院研究生+

一名优秀的初中生或者高中生。

“我在教授斯坦福创新设计思维的时候,最为注重的就是教学生如何具有一颗同理心,就是说你一定要时时刻刻记住你在为谁设计。设计一个教育体系,设计一个教育产品,设计一个课程,都是一样的。

做设计的人,做创新的人一定要体会得到当事人的需求,他们的思维模式,他们的想法,他们的感情,他们的感受,这样你才能做出好的东西。而K12系统中的学生就是我们服务的最终对象,所以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来自K12的学生参与。”

人工智能对孩子的威胁到底在哪里?

如今,我们总是会在网络上看到许多人鼓吹“人工智能终结论”,他们认为,强人工智能会在未来几十年里爆发,人工智能会完全取代人类并统治甚至消灭人类,变成人类的终结者。

要知道人工智能对我们孩子的真正“威胁”在哪里,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人工智能到底发展到何种地步了?面对眼前的这位在世界顶尖学府做研究的人工智能专家,外滩君问了这个他可能回答过数遍的问题。

蒋博士直接回答我说,网络上的那些“人工智能会成为终结者”的说法是不靠谱的,鼓吹这种说法的,大部分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点击率。

“只有当机器人具有了强人工智能才有可能变成终结者(强人工智能指的是,人工智能具有完成人类可以完成的所有事情的能力),而我们现在大家听说过的人工智能其实都是弱人工智能(只能完成一样或者几样特定任务的智能),学术界其实绝大多数人都在研究某一个领域的弱人工智能。我们其实还没有摸到强人工智能的门。因此,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为‘人工智能会成为终结者’的说法而担忧。因为那是杞人忧天。”

那么,这就意味着我们完全不用担心人工智能了吗?

“当然不是!虽然我们现在听到看到的所有的人工智能都是弱人工智能,但弱人工智能其实现在已经非常强大了。弱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威胁在于他能代替很多人去工作。我们现在人类社会是一个高度分工的社会,也就是说很多人在公司企业里负责的任务就是那么一小块,那么当人工智能机器人能够更好的完成你所做的这一小块工作的时候,你的工作就危险了。”

那么,我们以及我们的孩子到底应该如何应对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呢?蒋博士给了孩子们三个建议。

1.每个人都要具备人工智能思维

我们Stanford AIRE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人工智能思维”。人工智能思维的核心就是“了解人工智能是如何运作的”,以后不管是谁,都需要了解人工智能是怎么运作的,以便于更好地利用人工智能来帮你“做事”。你要是完全不了解人工智能,一定会碰到麻烦。

现在很多人对于人工智能有很多的误解。我举个例子来说,现在很多人会说,我是画画的,那么我就不需要了解人工智能,因为人工智能没有太多的创造性。但实际上,人工智能是可以画画的,而且可以画的挺好。

我们团队做出来的画国画的AI画出来的国画,一般的人基本上是分不出来哪些是人画的,哪些是AI画的。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会很容易地下一个结论说,人工智能具有超人的创造性,可以画出和人一样的画,而且产量比人高很多,因此在画画领域人类也输了。

但事实上也不是这样。人类画画之前,心里面会有一个创作的想法,也就是我知道左边画的是什么,右边画的是什么,要体现一个什么样的情感。人工智能的画就是一下子画出来的,你要是问人工智能画了什么,人工智能也不知道它画的是什么。所以人工智能画的画是需要人去解释和理解的。

所以,在未来,一个画家很有可能是利用人工智能来作画的,而真正需要他用手去画的要求可能会减弱。因为现在画家很大的一个门槛,是画家花了很多的时间去训练了自己的手,让自己的手能画出你心里想的东西,然而,我们以后可以把我们想要创作的,传达给人工智能,让它画出来,所以画家手的训练这个门槛可能会大大降低。

也就是说,一个以前从来不画画的人,有可能变成一个很好的画家,因为他懂得怎么样去用人工智能帮他画,体现他的创意和情感,而这个实际上是大大的降低了作画的门槛,使更多的人有可能变成画家。

我们必须承认的是,人有人的创造力,但机器也有机器的创造力。这两种创造力不一样,他们是互补的。

因此以后不管你干什么,你都需要知道人工智能是怎么运作的。人工智能以后会像电一样,几乎进入大家生活的每一个部分,你是躲不掉的,你一定得懂它。

2. 找到自己的那块长板,人的智能加人工智能。

很多老师经常会给学生讲木桶原理。意思就是说决定一桶水能装多少的,是那块最短的板子。也就是说,一个孩子如果偏科的话,他会有问题,他的总分会被拉下来,于是进不了好的学校。而事实上,大家在进入社会后的竞争,讲究的是长板原理,看的是你最长的那块板有多长。

你在求职的时候,很多公司会问的问题是:我为什么要选你?是什么让你跟其他候选人不一样?

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够让我们培养出来的小孩,不是像统一生产出来的产品,大家都齐刷刷地长得一样呢?所以,尤其是在AI时代,我们要帮助我们的孩子找到自己跟机器、跟其他人的区别,特别是自己跟人工智能有什么区别,也就是找到自己的特点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人工智能思维如此重要,因为只有当你具备了人工智能思维的时候,你才能够把自己的能力跟人工智能的能力进行一个比较,你才能够把自己朝着不同于人工智能的方向上面培养。人的智能加上人工智能,这两者结合才是未来人类的出路

3. 提出问题的能力

东亚的中国、韩国和日本的学生都有一个问题,就是不太善于提出问题。东亚的学生在做博士研究的时候,如果导师在把研究方向指明的时候,这些学生是很厉害的。但在找方向这件事,东亚学生就不是那么厉害了,找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提出好的问题来解答。而提出问题的能力也是我们区别于人工智能的一个重大区别。

很多时候,提出了好问题也就是找到了好的方向。实际上我们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不管碰到什么样的情况,首先是提出问题,然后是找到方向,最后才是解决问题的事情。

而现在以及未来的情况是,“解决问题”这个层面上的很多“执行问题”的部分都可以用人工智能来帮你完成了。那么人就自然而然地被推到更前端去了,也就是被推到“找方向”的阶段中去了。

怎么样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呢?就要让孩子多提出问题。

在我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与未来教育的设计”的课上,我还请到了斯坦福教育学院的副院长到我的课上来给大家讲了一讲他们做的一个新项目:

不再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好坏来判断一个学生的学习程度或者他的成绩,而是让孩子学习后,针对所学的东西提出问题,然后根据提出的问题的质量来给学生打分。因为你提的问题,能反映出你对学习内容的思考程度。

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改革趋势。他们把这个方法推广了,并且在很多的国家,特别是一些欠发达地区,很多很多的数据出来了以后,他们就用人工智能去阅读学生的提出的问题,然后给他们打分,因为数量太过庞大大了,团队也没那么多人。这也是人工智能正在给教育带来的一个的变化。

来源:腾讯网

Copyright©2013-2018 青岛英谷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121ugrow.com   邮箱:yinggu@121ugrow.com   鲁ICP备13014014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731号